广东新增工业用地出让年限缩短至20年
我也不想罷工,但別無選擇。
但到了二次大戰末期,由於戰局緊迫,日本政府展開物資徵用與人力動員。像是當紅的韓國女子團體TWICE,其中的三位日本成員,就被許多粉絲痛罵,在粉專上留言要她們滾回日本。
韓方認為日本沒有認真反省,但日方卻認為早在1965年,雙方就已針對徵用工問題做過協商。這個事情爆發之後,不但重創文在寅的聲望,還引發一連串的政治風暴。更甚者一些在韓國發展的日本藝人,還受到人身威脅。文:陳威臣(前資深政治幕僚,媒體駐日特派)8月30日,U-18世界盃青棒賽在韓國釜山開打,各國隊伍也都前往釜山備戰。甚至在2015年的韓國憲法法庭,判決徵用工遺族提請「日韓請求權協定違憲案」敗訴。
結果就發生八月底,有日本女性觀光客,居然在韓國旅遊時,遭到韓國男性毆打的事件。事實上,兩國的貿易摩擦並非沒有轉圜的餘地。你能用這些技巧多久呢? 和女性交往互動的是你,還是那一大串背都背不完的戰略技巧? 時間拉長後,她會不會發現你是個拿掉面具後,毫無可看之處的人? 對方不禮貌攻擊你,請你果斷離開,別反擊 合則來,不合則去。
他最近很慘,主管一直釘他,他同事⋯⋯他媽⋯⋯他鄰居⋯⋯他的車⋯⋯他前女友⋯⋯他大學同學⋯⋯他皮膚⋯⋯他的狗⋯⋯」 女性較不關注結果與效率,講半天沒重點的事情很常見。你可能不覺得自己在死纏爛打,但他已經多久沒回你了?有些人心腸很好,就算他不想跟你聊天,也會等一兩天後再回一句。這些人只是捨不得讓你覺得被封鎖難受。她說眼睛乾澀,請不要說「去點眼藥水」。
」 「我有時候也會耶,很想殺了主管。不過談話間也要注意男女兩性對話模式的盲點。
」 如果他/她不鳥我,我才不要先開口。你不用打破砂鍋問到底,但只要運用一點點科學精神,就會幫助你和對方更「有來有往」、甚至更深刻的互動。我們是來找帥哥、美女,沒時間跟這些雜魚瞎混。有些人在Tinder上把自己的擇偶對象評估得太仔細、也對自己的評估太嚴格,以為說話一定要知書達禮、中規中矩、一定要官腔,反而讓人覺得你好像在參加婚友社,扼殺自己無數的機會。
只要我們說話不冒犯人,開玩笑是人際關係最好的潤滑劑。有意無意評斷別人 消極式的評斷別人很常見,多數人甚至沒有發現。如果你真的很「難笑」,或許這是你得學習的生命課題——如何「難得糊塗」。」色聊的話,熟了之後再說。
不然講講同班同學如何頂嘴、當兵時遇到的天兵多誇張都行。廢話,她都知道,她只是單方面在吐露她的感覺,沒有要你提出解決方式。
你就陪她遊花園,東扯扯西扯扯,她會覺得很放鬆、跟你一起聊天能聊得很高興。Photo Credit: Shutterstock/ 達志影像 男性是目標導向。
不管對方回答了你什麼,你就繼續繞著它東挖挖、西挖挖,不時加上自己的理解、想法、然後繼續問問題。你對他的生活沒那麼重要,他絕不可能聽你的,更不需要聽你評斷他。你必須修正自己的方法,才會有不一樣的結果。)——莎士比亞 打完招呼後,可別就這樣跳出視窗了,必須跟「提出問題」一起做。攻擊、挖苦別人 有一派把妹專家的理論利用「貶低女性」作為「先鞭後給糖」的技巧第一大城就該是首都?有時剛好相反 經濟發展是在選擇首都時的重要考量,像倫敦、巴黎、莫斯科這樣人口眾多、商業發達的第一大城,自然成為一國的首善之都。
現在南韓的總統府、國會、大法院等重要國家機關還是在首爾,只有36個行政單位遷往世宗。當年角逐聯邦城市的,有蘇黎世,還有位在中部的盧森(Luzern)和伯恩等三個地點。
除了瑞士之外,巴西也是一個首都不選大城的例子,既不是里約熱內盧也不是聖保羅,而是位於巴西高原上的巴西利亞(Brasília)。像瑞士的首都既不是第一大城蘇黎世(Zurich),也不是充滿世界組織總部的日內瓦(Geneva),而是排名只有第五大的城市、伯恩(Bern)。
Photo Credit: AP / 達志影像 瑞士首都伯恩市容。文:劉冠伶 《國際大風吹》用生動影音帶你穿越國界,每週探討一個最有意思的國際話題。
這集就帶大家來看看,世界各國讓人意想不到的首都故事吧。結果,遷都60年下來確實看到成效。不過定都大城市可能會產生資源過度集中的問題,讓城鄉落差更加嚴重。同樣出於安全考量,南韓政府就曾經因為首爾距離北韓邊界只有40公里,1960年代就提過遷都的想法,後來到了2000年代初期開始進行相關立法,2002年南韓政府宣布將把首都從首爾遷往燕岐-公州地區,並把新首都命名為世宗,但遷都計畫最後因為有部分法案遭判違憲而被廢止。
講到首都,直覺上我們會認為哪個城市人口最多、經濟最繁榮、文化最興盛,就應該是一國之都,但其實世界上有很多國家的首都,並不是那些我們耳熟能詳的大城市,甚至有國家想把首都搬離最熱鬧的大都會。巴西利亞的人口成長超過8倍,經濟產值也大幅超越舊首都里約,原本純粹的政治中心,漸漸轉為巴西的經濟重鎮,更成功帶動了周遭衛星城市的發展。
不過說歸說、吵歸吵,畢竟遷都牽扯到修憲,成真的可能性並不大。英國曾經在現在的南非分佔四塊殖民地,這四塊殖民地在1908年起草《南非聯邦法案》爭取自治權,但在決定首都的時候爭執不下,最後為了照顧到每個殖民地的權益,就把聯邦的行政、立法和司法機關平均分配,行政首都設在普利托里亞(Pretoria),立法首都設在開普敦(Cape Town),司法首都設在布隆泉(Bloemfontein),而東南方的第四塊殖民地納塔爾(Province of Natal)雖然沒有首府,但境內港口德爾班被定為主要對外通商的港口,獲得政治之外的經濟特權。
不過,也有環保團體擔心,遷都到婆羅洲,可能會破壞當地世界著名的熱帶雨林。巴西建國時,曾經把里約熱內盧(Rio de Janeiro)定為首都,但隨著經濟快速發展,里約周邊的沿岸城市和內陸地區的差距逐漸拉大,發展失衡的問題也越來越嚴重,於是在1961年決定將首府遷到靠近全國中央的巴西利亞,希望政治中心的轉移,能夠帶動中部和西部的發展。
另外,荷蘭商業中心則是擁有大型港口的鹿特丹(Rotterdam)。麻煩的是,這樣一來中央政府和各部會之間的距離達到120公里、單趟車程超過一小時,讓公務員疲於奔命,降低工作效率,因此惹來一些批評。未來新首都的優點,包括位置靠近印尼地理中心、基礎建設完整、附近已經有大城市、天災風險比較小等等。同時,也有利於平衡最發達的爪哇島以外的區域發展。
儘管沒有真的成為新首都,世宗在實務上還是可以被視為行政首府,分散首爾的戰略風險。荷蘭的首都,大家都知道是阿姆斯特丹(Amsterdam),這也是憲法規定的,可是政府行政部門、王室、外國使館卻都設在海牙(Den Haag),也讓這兩座城市變成實質上的雙都。
一國雙都不稀奇,南非有三個首都 雖然南韓沒有將世宗和首爾並列為首都,但政府實際上以雙都模式運作,這也不是全球特例。因為首都是國家政治與經濟中心,容易成為攻擊目標,大部分的國家都會讓首都跟邊界保持一點距離,增加敵人攻擊的難度,像是1875年,在英國殖民統治之下,維多利亞女王將渥太華定為加拿大首都,除了渥太華是地理中心之外,也因為它和美加邊境距離比較遠,跟多倫多、蒙特婁等大城比起來更安全一點。
有趣的是,19世紀中以前,瑞士根本沒有固定首都。2018年,曾有企業家想透過民間請願,把首都改為最會賺錢的鹿特丹,也獲得鹿特丹第一大黨黨主席的支持,但海牙最大黨領導人反對,認為論歷史文化和基礎建設,海牙才是最有資格的新首都。